网站首页 > 正文

榆林学院——能源与生态学术论坛隆重开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5-03 次浏览

5月3日,能源与生态高端论坛在我校隆重开幕,本次学术论坛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榆林学院承办,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许云华致辞,副校长张晓主持。 

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勇,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盛义军出席,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锡凡、邵明安、种康、房喻,中国工程院院士冯起,欧洲科学院院士唐军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刘彦随应邀作主旨报告。 

许云华在致辞中全面梳理了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办学成就,详细阐述了当前学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系统规划了学校中长期发展愿景。他强调,全校师生要倍加珍惜此次高端论坛提供的机会,做到善学、善思、善用,从院士专家的精彩报告中汲取科学养分,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以实际行动助力榆林谱写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赵勇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榆林学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他指出,历史的积淀让榆林学院更从容,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绩让榆林学院更自信,希望榆林学院能抓住本次高端论坛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新突破,开拓新格局。他表示,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榆林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欢迎各位院士专家积极为榆林发展建言献策,把更多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引入榆林,为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盛义军在致辞中指出,榆林学院为党和国家贡献了巨大力量,在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社会服务与先进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他强调,陕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榆林学院作为榆林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必须以重于泰山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与逆水行舟的危机感,在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对社会文化的引领作用、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结合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建设文化强省的进程中守正创新、奋勇向前。 

李豫琦在讲话中指出,榆林市肩负着实现“双碳”目标和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双重使命,面对榆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他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利器,学术交流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器,本次论坛就是要分析、交流、探讨“双碳”背景下,新时代能源与生态事业的发展趋势和路径,解决能源领域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平衡、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切实将院士专家的智慧转化成推动榆林学院与榆林市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在参与和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王锡凡等7位院士作了主旨报告。 

王锡凡院士作了题为《能源革命与3060》的主旨报告。他举例说明了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温之间的关系,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在全球生态治理当中的作用和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降低碳排放、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承诺和努力。最后指出能源革命是当前和今后数十年世界最优先的任务,电力是能源革命的核心,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是电力转型的关键,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重视能源消费革命,以加速再电气化为路径,发挥智能电网的作用。 

房喻院士作了题为《基础科学的重要性—以化学学科为例》的主旨报告。他在简要介绍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化学学科发展简史的基础上,从双碳目标、粮食安全、生命健康等角度阐述了化学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化学学科发展未来要涉猎的领域和问题。详细介绍了目前全世界传感器领域产业产值、市场占有情况、可能遇到的卡脖子危机等有关现状,以及敏感材料创制、机制研究和市场应用等情况。他强调,基础科学具有突出的源头创新作用,作为基础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科学的基础性、渗透性、应用性决定了化学科学“既能顶天,又能立地”,决定了化学科学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对民族伟大复兴,对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唐军旺院士作了题为《绿氢的制备和存储》的主旨报告。他从能源低碳高效利用出发,深刻阐述了国家3060目标的实践意义。指出为国家实现降低碳排放要充分考虑绿氢的制备和存储,提出了实现绿氢的制备和存储的新思路、新方法。他强调,实现降碳目标,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需要材料学科/催化科学、反应工程/系统工程、企业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多部门、多尺度、多频次的互动与碰撞,才能达到高效可持续发展。 

邵明安作了题为《三北防护林的生态意义及陕北环境质量提髙》的主旨报告。他从三北防护林的建造背景、生态意义、面临的主要问题三个方面出发,系统性的介绍了三北防护林工作取得的巨大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同时,从加强退化防护林保护修复技术研发与示范;科学发展生态经济林和沙地产业, 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探索陕北生态空间水土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其承载力;建设长期定位观测网络和科学决策平台等四个维度提出了进一步提升陕北环境质量的举措和路径。 

种康院士作了题为《基因、驯化与盘中餐》的主旨报告。他从作物的起源中心、驯化与育种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人类赖以生存的作物均从野生植物驯化、培育而来,以及生命科学发展推动育种技术升级、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瓶颈与作物定向改良技术及效果等维度,阐述了基因、驯化与盘中餐的全过程。他从杰出科学家的创业故事中提取以下几方面养分启示广大学子。珍惜:国家给青少年创造的良好学习生活条件;梦想:远大理想是前进的灯塔;立地:脚踏实地是实现个人梦想必然途径;责任:心系国家之需是科学家的责任;未来: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 

冯起院士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寒旱区增汇减排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思考》的主旨报告。他从能源技术创新是未来碳中和的重点方向、低碳技术在能源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我国寒旱区风能与太阳能资源丰富、低碳技术应用潜力巨大和建设以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为目标的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综合系统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能源领域低碳技术减排分析。从生态系统碳汇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方法与寒区旱区典型生态系统碳增汇的调控因素分析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寒旱区生态系统碳增汇分析。从战略需求、主要问题、寒旱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生态保护与增汇减排协同发展技术、我国西北地区双碳工作的思考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寒旱区生态保护与增汇减排协同发展的意义与路径。 

刘彦随院士作了题为《人地系统协调与绿色发展》的主旨报告。他以生态环境新认知及其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从人地系统耦合新时代、人地系统科学、人地系统演化及其功能分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理、国土空间规划与绿色发展战略逻辑等维度,深刻阐述了人地系统科学与绿色发展战略。围绕绿色发展生态治理模式与创新结合典型案例,提出践行“两山”“两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论,是推进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新机遇。

本次“能源与生态”学术论坛是榆林学院今年来最重要的学术活动之一。7位科学家的报告深入浅出,图文视频并茂,充分体现了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深入思考与不断创新,展现了他们的睿智和风采。现场聆听主旨报告的师生代表纷纷表示,7位科学家的报告极具国际化视野,又立足中国大地,契合中国实际,是一场精彩的高端学术盛宴,加深了对学科前沿热点的认知与理解,开阔了学术研究视野,对学术研究的方法、路径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本次论坛以能源高端化、低碳化、多元化利用和黄土高原生态修复、黄沙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主线进行研讨,共同探究能源与生态领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创新应用,为推动榆林市能源高效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会上,许云华和盛义军共同为陕北文化旅游研究院揭牌。

省内外有关院校、院所科研团队负责人,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榆林学院校友与师生代表,省、市媒体代表400余人参加论坛。

 

上一条:榆林学院2023年研究生学术活动月启动仪式

下一条:“李子洲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与实践探索”学术论坛隆重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