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我校陕北民歌学院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盛会——“新时代陕北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座谈会”。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是对陕北民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情礼赞,是就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陕北民歌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深刻探讨与挖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民歌传承人与我校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见证了这场文化研究盛宴。会前,党委书记张新柱会见了尚飞林一行并进行交流。
座谈会由榆林学院陕北民歌学院院长尚飞林主持,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康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姜劲波出席。一级编剧、著名词作家、剧作家、撰稿人、原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任卫新,作曲家、中国音协理事、青海省音协主席、硕士生导师苍海平,一级编剧、中国音协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词刊》副主编杨启舫,一级作曲、中音协陕北民歌研究会首席顾问李兴池,一级作曲、中国音协陕北民歌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歌舞剧院艺术总监、陕西音协副主席党红岩,首届陕北民歌大赛十大民歌手、中国音协陕北民歌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军,市音协主席、中音协陕北民歌研究会副会长刘朝晖,十大陕北民歌手、中音协陕北民歌研究会副会长李光明,青年作曲家李先锋,中音协陕北民歌研究会副会长、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西安陕北民歌大舞台总经理刘德明等参加。
康伟代表学校对专家学者、民歌传承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用三句话高度概括介绍了学校百年辉煌办学成就与当下高质量发展现状。一是百年学府基因好。学校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毛主席曾亲笔为我校绥师同学题词“奋斗”,习仲勋为绥师题词“革命英才的摇篮”,校友齐心先后为学校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与“百年芳华 英才辈出”;二是政府支持养分足。省委书记赵一德对学校提出“七个一流”建设期望,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对学校提出三个发展要求,榆林市委市政府对我校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强力支持我校的发展,一次性规划土地3540亩,投入60多亿元,建设我校新校区;三是追赶超越成长快。学校以绩效改革和职称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了追赶超越新机制,深度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内生动力。通过深入开展“跑三”和“三晒三看”等举措,极大提振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促进了学校的动车式、跨越式发展,学校在各大排名榜中的排名均有大幅提升,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康伟强调,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上的文化瑰宝,榆林学院坚持“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的办学定位,坚定不移走本土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在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陕北民歌方面做了诸多探索与努力。康伟期望,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继续挖掘、传承、发展陕北民歌,唱响陕北民歌金字品牌,为新时代陕北民歌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民歌传承人分别就陕北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发表真知灼见,深入分析了陕北民歌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就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传承方式、拓宽传播渠道、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等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陕北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持。
姜劲波为任卫新、杨启舫、苍海平、李兴池、党红岩、韩军、刘朝晖、李光明、李先锋、刘德明颁发客座教授聘书。姜劲波指出,此次聘任仪式不仅为我校陕北民歌学院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更为陕北民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榆林学院陕北民歌学院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他强调,在各位专家学者、民歌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陕北民歌定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希望大家携手并进,共同书写陕北民歌发展新篇章。
会后,专家学者、民歌传承人参观了我校校史馆。
此次座谈会为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陕北民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整合校内外资源,传承创新,积极探索新时代陕北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新路径,让更多人了解陕北民歌、爱上陕北民歌、唱响陕北民歌,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条:我校能源工程学院与新能源学院联合召开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
下一条:《光明日报》刊发我校教师署名文章